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規范財富三大機制
2024-07-09 09:48:03??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劉榮軍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是一個基本原則。黨的二十大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上提出“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又從完善分配制度的意義上提出“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耙粋€深化、三個規范”的闡述,實際上是從財富創造的高效率和財富分配的高認同的結合意義上、從財富創造與資本積累同收入分配與財富積累的統一意義上,提出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規范財富的三大機制問題。 ◆在增量上規范財富生產體制 “分好蛋糕”的前提是“做大蛋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首先要在財富增量上規范財富生產體制,通過財富增值最大化夯實共同富裕之基。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就是在財富增量上“做大蛋糕”,增加國民收入的財富總量。只有把財富增量和財富總量做大做好做強做實了,才能為“分好蛋糕”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要求我們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求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改革和創新兩大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競爭力提升,通過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布局優化、結構調整等多舉措聯動做強做優做大主業實業。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是重要條件。生產要素的組織與運用決定著財富增長的速度與規模,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制度與結構也決定著財富分配的結構性變化。各種生產要素參與生產過程的同時就決定和影響著它們參與初次分配的過程和結果。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以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支撐,健全資本、勞動(力)、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調整、校正并擺正各種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在生產意義上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核心問題,也是在分配意義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 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是重中之重。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資本既有因生產和增殖能力而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優勢,也有因逐利和擴張行為而產生貧富兩極分化的后果。我們要發揮資本發展生產力、創造社會財富、增進人民福祉的作用,又要深化對新的時代條件下各類資本及其作用的認識,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能否在發揮資本積極作用的同時有效規制資本消極作用,扼制資本的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恣意妄為、任性發展等行為,能否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處理好實體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關系,既是區分我國社會主義資本與資本主義資本的重要標志,也是提高資本效能、促進共同富裕、規范財富生產體制的有力手段。 ◆在流量上規范財富收入和分配秩序 收入分配與財富分配之間的內在關聯性,要求我們從財富流量入手規范收入和財富分配秩序,構建起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提高勞動報酬是首要之舉。資本和勞動是社會生產和財富創造的兩大實體性要素,資本收入和勞動收入在收入分配特別是初次分配中占有優先地位。初次分配涉及面廣,數額巨大,是最基礎的分配關系。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能夠有效扼制因“資本擠壓勞動”“利潤侵蝕工資”等市場化和制度性因素引起的資本收入與勞動收入的失衡,是建構規范的收入和財富分配體制的首要之舉。它要求我們在確立勞動本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的基礎上處理好資本收益與勞動收益的關系,在規范資本收入的同時提高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在努力實現“兩個同步”的基礎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增加要素收入是重要推手。伴隨著市場化、資本化、產業化、技術化、金融化、數字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參與財富創造和收入分配的生產要素亦呈現出多樣化、流動性的發展態勢。健全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成了收入和財富分配的社會常態。它要求我們在明確要素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的基礎上,深化認識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生產和分配的作用和重要性,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有效、公平參與分配。從根本上說,增加要素收入和規范資本收入、提高勞動報酬一樣,都是在初次分配領域通過提高效率而促進公平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的根本舉措。 完善分配制度是制度保障。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需要建構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構筑推進共同富裕、縮小貧富差距的三道“防火墻”。初次分配需要我們尊重財富創造的生產力規律和經濟規律,通過提高效率來保障公平分配,把經濟增長同要素收入結合起來,通過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居民收入、企業收入和政府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需要我們把經濟規律的制約和經濟政策的支配結合起來,努力調節和縮小行業、城鄉、地區三大收入差距,把機會平等與能力平等、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個人努力與社會保障結合起來,通過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為每個人提供必需的物質保障和“從頭再來”的社會底氣。 ◆在存量上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既要注意增量上的財富增長是否豐富、流量上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也要重視存量上的財富積累是否合理合法合度的問題。 正確認識財富積累是重要前提。居民收入特別是個人的勞動報酬和工資性收入是財富積累最重要的初始條件,一定的財富積累反過來又會成為影響居民收入和財富分配的新的源泉。收入分配與財富積累的這種高度關聯性,決定了財富積累本身就是收入總量積累與財富存量增值相互轉化、相互積累、相互疊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初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必然會帶來財富積累的不平等,財富積累不平等又會產生新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如果只調節收入分配秩序而不同時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就會產生“富者累巨萬,貧者食糟糠”的社會現象。建構規范的財富積累機制,就是要從根本上堅決杜絕與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理念背道而馳的這種社會現象。 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是有效路徑。居民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除去轉移性收入,其他三種收入可以劃分為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馬克思對資本積累規律的揭示和皮凱蒂對資本收益率規律的揭示說明,當資本財富達到一定程度、具有一定規模以后,資本所有者的財富積累速度將遠遠高于勞動階層的勞動收入積累速度。事實說明,高收入、高凈值人群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資本性收入和資本利得(儲蓄和再投資),而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工資性收入和勞動報酬。隨著我國要素市場化和財產金融化的不斷發展,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的住房類、土地類、金融資產類等財產性收入,就成了調節收入分配和財富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 堅持合理合法合度是基本原則。財富積累不平等是經濟發展(如市場化、資本化、金融化)與經濟政策(如發展不平衡、監管放松、財稅體制不完善)的雙重結果。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合法與否問題上,必須堅持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的原則,堅決取締那些通過偷稅漏稅、貪污受賄、走私詐騙等形式獲得的非法收入和非正常收入;二是在收入高低問題上,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國家政策和稅收的調節功能,合理合法合度地調節過高收入,另一方面要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三是在資本利得問題上,特別是在財富的代際傳承和遺產繼承問題上,建立起鼓勵高收入人群將收入主要用于投資而不是主要用于消費的激勵機制。 總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財富分配問題,而是一場涉及財富生產體制、財富分配秩序、財富積累機制的社會系統工程。它需要我們從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意義上處理好生產與分配、資本與勞動、效率與公平等關系問題,把促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為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重大項目“立足新時代十年偉大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